根據方案,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是指國有獨資、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實際控制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國有企業通過產權轉讓等方式改為非國有企業的,其所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要及時申請變更舉辦人。
“國有企業辦醫院,特別是央企醫療集團,已經成為政府辦醫之外,公立醫療機構的“第二梯隊”,是社會辦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與政府辦醫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
過去,國有企業承擔了大量社會職能,辦醫現象非常普遍。2022年6月,全國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鞏固深化推進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完成相關改革任務的國資系統監管企業所辦醫療機構中,移交地方政府506個、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國有企業整合978個、引入社會資本改制440個、關閉撤銷591個,完成率99.6%。
如今國有企業醫院剛全面改革完成,為何國家又要提出“國企辦醫”?
周麗莎解釋,“這次多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國企辦醫,和之前的國企辦醫有很大不同。之前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減輕企業辦社會的負擔,所以改革的主要做法是鼓勵移交地方管理、有序實施關閉撤銷、開展資源整合和重組改制。最新公布的這份文件是支持以醫療健康產業為主業的國有企業對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
周麗莎舉例,“譬如通用技術集團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參與到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改革中,并逐步接收了國家電網、航天工業、中石油(寶石花醫療)、中國電建等剝離出來的國辦醫療機構。“
與通用技術集團同為醫療領域為主業央企的還有國藥集團、華潤集團等數家央企,其中國藥以藥為主,醫療機構則主要集中在通用和華潤。華潤集團官網顯示,華潤健康板塊共計有179家醫院,其中包括13家三級醫院,床位數超過25000張,年診療人次超過1164萬人。通用技術集團方面,已形成了環球醫療、通用醫療、國中康健、航天醫科、寶石花醫療5家醫療管理平臺,擁有醫療機構343家,管理床位數約4.8萬張。
此外,周麗莎指出,方案明確規定,國有企業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資產,可依法在國有企業之間劃轉或轉讓,這都為醫療領域的并購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提供了政策保障。